电动车新国标落地/居民两轮车换电以换代充该如何推广发展?
背景分析
1.1居民电动车充放电问题以及国家出台新国标政策
电动自行车绿色清洁、方便快捷、使用成本低,成为不少居民的出行选择。然而电动车数量逐年增长,导致电动车不安全充电、不规范停放等现象日益突显,电动车私拉线充电、楼道充电、充电时间过长、电池质量隐患等现象较为普遍。存在因线路、充电等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。
2021年6月25日,国家应急管理部官网发布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。
规定明确:自2021年8月1日起,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、疏散走道、楼梯间、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,拒不改正的非经营性个人,最高可处以1000元罚款。
根据统计,我国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.5亿台,这组数据表明,电动车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。现在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,很多人为了避免堵车就会选择骑电动车出门。电动车体型比较小,充电也很方便,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。但是,众多型号和品牌的电瓶车、电池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,引起了不少的安全事故。
案例如下:
案例一:
2022年2月8日1时51分,上海市普陀区宜川四村一户居民家中发生火灾,市应急联动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派消防力量到场处置。现场主要烧屋内家具及棉被等杂物, 火灾造成3人死亡。初步认定起火原因为住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放在卧室内,电池故障引发火灾。
案例二:
2021年5月10日,成都市成华区一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内电瓶车起火事故。事故导致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受伤,其中包括一名仅有5个月大的婴儿。
案例三:
6月23日凌晨3点半左右,四川成都,西三环外的上善清波小区,非机动车停车棚发生火灾。原因是大量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在小区中央的停车棚里充电,其中一辆电动车突然起火